【行業】雙周期共振下的智能汽車產業(30頁)

從價值鏈的角度看,前端價值顯著提升,后端價值有望延伸。智能網聯汽車改變了傳統汽車的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未來有望使汽車產業價值鏈上各環節的價值創造活動產生深刻變革。傳統車的價值鏈呈現“微笑曲線”形態,即在前端設計和后端服務環節附加值相對較高,而中端的制造環節較低,而在智能車的時代,在原有的底盤、車架和零部件等硬件環節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添加了系統、網聯、應用等軟件集成,因而前端設計研發環節的附加值有望進一步提升。而在后端市場,智能車作為一種新的智能終端,其道路行駛數據、人車交互數據等大數據價值的充分挖掘和使用,類比智能手機時代,新應用、新商業模式有望出現,給產業鏈帶來廣闊的后端價值。

進入 2010s,全球新能源車進入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生產端,根據 EV Sales 數據,2010-2018,在低碳環保等政策約束下,汽車電動化趨勢開啟,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高增速發展,2019 年增速有所放緩,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約為 217 萬輛,2020 年產量約為 255萬輛,實現 17.5%的同比增速。與此同時,在銷售端,在特斯拉(TSLA)等巨頭的引領下,新能源汽車持續保持高景氣,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21萬輛,同比增長近10%,據 EV Sales 測算,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 324 萬輛,增速有望回升至 46.6%。

電動車時代,我國已經取得一定的優勢地位。全球各地區紛紛發力,依據各國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及產業鏈現狀推動發展,從區域分布來看,2019 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0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發力,我國份額小幅下降,總體與歐洲市場份額大致相當。根據 EV Sales 數據,2020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占全球市場的 43.06%,我國大約占41.27%,美國占比 10.12%,日本占比 0.96%。從競爭格局來看,2019 年美國特斯拉成為全球市場最受歡迎的新能源乘用車,而在全球銷量前 10 的車企中,我國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吉利分別占據其中的 4 席。無論是從地區銷量占比還是龍頭車企的競爭格局來看,我們認為當前我國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