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社區團購-三公里社區爭奪戰(53頁)

社區團購是新零售創新模式,經過疫情考驗,盈利性得到驗證,再度受到資本追捧。作為社交電商和新零售模式的交叉產物,社區團購以1-3公里社區為商業半徑,在即時零售領域為消費者帶來了新鮮的消費體驗,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進一步促進了“預售+自提”的拼團模式的發展。根據阿拉丁小程序監測顯示,社區團購類小程序在疫情過后活躍度保持相對穩定,在2020Q2購物類小程序TOP10當中,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和十薈團作為社區團購類電商占據了三席位置。社區團購在2019年遭遇行業洗牌之后,2020年上半年經過疫情的影響,社區團購用綁定團長的方式,到店自提,避開人流的同時還省去人力、租金、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成本,團長10-12%的傭金成本對于零售企業而言是相對較低的支出,因此更具有盈利性。

社區團購最大的特點是基于團長和供應鏈打造社區生鮮直供,取代了傳統流通領域層層批發加價模式。社區團購在社交電商的基礎上,依靠社區和“團長”資源實現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社區團購平臺雇傭團長,部分為全職員工,并為團長提供商品、物流、系統、運營、品牌、售后等全方位支持。團長基于社區鄰里關系,維護社區居民用戶,負責建群運營、推薦產品、售后服務。社區團購最大的特點,即是交易場景的分布式,在不同的微信群中,所以平臺的營收等于每一個微信群的營收總和。越是下沉市場,分布式的做法反而越是高效,傳統中心式的B2C電商反而難以下沉。

零售業態在空間上的變化呈現出向社區三公里集中的趨勢,線上社交零售構筑新的消費渠道。傳統實體零售從原來中心化的購物場景,向著以3公里社區為單位的消費場景和10公里核心商圈構成的購物場景過度。原先的中心化購物場景演變成以微信等社交媒介為小中心的購物場景。這一過程中,消費人群在社交和內容的影響下有了初步的結構化聚集,用戶之間的社交分享、推薦是以節點型的網絡形態呈現,繼而形成裂變。人人都是消費者,也是分享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