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是一種通過團長連接商品供應端與商品需求端的新型拼團消費模式。從其商業模式來看,其典型流程表現為 1)團長通過微信群形式推薦商品給用戶;2)用戶完成商品挑選后于當天 23:00 前在社區團購平臺完成下單及支付;3)社區團購平臺向商品供應商訂貨并通過自有或第三方配送至團長處;4)用戶于團長處自提所購商品。“預售+次日達+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模式極致壓縮商品經銷環節,打造履約優勢與價格優勢兼備的新型消費模式。
相比于原有生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的創新在于“泛熟人社交裂變”與“履約成本降低帶來的極致性價比”。由于社區團購生鮮類商品售賣較多,區別社區團購與以往生鮮電商模式成為關鍵。我們選取“前置倉”和“平臺到家”兩種模式,發現社區團購模式的特征表現在:1)團長微信群拉新獲客+推薦留存,真實社交關系激勵用戶消費行為產生:從商業模式來看,與前置倉模式和平臺到家模式相比,社區團購模式的差異化優勢體現在團長連接了社區團購平臺與用戶,肩負了“商品挑選-商品推薦-商品售后”一站式功能。尤其對于下沉市場用戶而言,由真實生活中熟識的團長推薦性價比產品將極大縮短用戶消費決策時間,增強產品背書效應。2)“預售+自提”的拼團模式提升商品周轉率,降低履約成本。相對于典型生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模式通過“預售”的形式提前確定用戶需求,并在最后一公里采取“自提”模式降低配送成本–批量銷售的社區團購模式在充分享有規模效應紅利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履約效率。
模式萌芽已久,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社區團購模式自 2015 年萌芽,蟲媽鄰里團在上海設立自提點、農特微商相繼成立。2016 年起,你我您等社區團購平臺出現,社區便利店興盛優選入場,社區團購模式快速發展,SKU 品類快速擴充。2018 年,十薈團、食享會等多平臺成立,二線城市如長沙等成交量加速爆發,區域性社區團購模式得到驗證。由于單量暴增對平臺履約效率的挑戰提升,2019 年行業進入洗牌期,松鼠拼拼、呆蘿卜等平臺退出市場或被并購,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平臺集中,團長留存與履約效率成為平臺發展的關鍵。2020 年,受益于疫情影響,居民適應線上購物方式,用戶心智得到培養;為拓寬流量獲取渠道,美團、拼多多、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先后成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入股興盛優選、增持十薈團。相比于傳統電商,社區團購模式除了可以實現城鄉無差別的規模化覆蓋,也可助力電商平臺拓寬用戶年齡層滲透—傳統電商平臺通常以 18 歲-36 歲用戶為主,而社區團購模式超 70%的用戶為 33 歲以上群體,55 歲以上用戶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