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80 年代初迎來成長階段:國務院為解決“娃娃吃飯難”的問題,將“配方奶粉”研究作為“六五”期間的課題。1983 年國家發布了首個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90 年代黑龍江省乳品工業研究所研發出“嬰兒配方奶粉III” ,自此眾多國產品牌在此基礎上將其產品推出市場。
巨大的利益誘惑使得奶粉市場亂象開始滋生。80s 和 90s 我國的鮮奶產量很少,大部分牛奶都是用國外的大包粉勾兌出來的“還原奶”,從那個時候開始“調奶專家”出現。由于奶牛稀缺,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劣質奶和用顏料染色的假奶牛,為了檢測“達標”,“調奶師”用三聚氰胺、脂肪粉、乳清粉、抗生素、雙氧水蒙混過關。
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三鹿等傳統巨頭倒下,國內奶粉遭遇信任危機、進入洗牌階段,進口奶粉迅速占領中國市場。2010 年,隨著國家標準 GB10765-2010《嬰兒配方食品》、 GB10767-2010《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食品》的頒布,國內奶粉行業發展逐步規范化,消費者信心不斷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