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出現促進零售供應鏈向扁平化發展。中國零售供應鏈體系繁雜、冗長,而區域間分割的流通體系更是加大了實體零售商的擴張難度。電商的出現縮短了供應鏈,縮小了層層加價的空間,商品的價格變得更加透明,消費者因此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同樣的商品。同時,因實體零售業擴張緩慢、導致低線城市商品的品類相對單一,電商平臺使得處于不同發展層次的城市的消費者擁有同等的消費選擇余地。
零售渠道遷移,從單一走向全渠道,促進了線上線下供應鏈的整合。零售從單一渠道(實體店-個人),到多渠道(實體店-個人/電商-個人),到跨渠道(實體+電商-個人,O2O 閉環),到全渠道(社交媒體全渠道),使得線上渠道與實體渠道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以亞馬遜、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線上巨頭依托其技術和數據優勢,布局線下,結合線下與線上增強客戶粘性;以大潤發超市與沃爾瑪為首的傳統線下企業,利用其線下資源與入口,將消費者引流至線上,全面升級消費者體驗。零售渠道的多樣化發展促進了供應鏈的整合,提升供應鏈運行的效率。
商流與物流協同發展,電商邊界的延伸拓展了物流的邊界。電商行業從最初淘寶的 C2C模式拓展到京東的 B2C 模式,再到美團、餓了么和京東到家的即時零售模式,都伴隨著物流行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