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鎳礦具有易開采、難利用的特點。鎳礦主要以紅土鎳礦和硫化鎳礦兩種形式存在,二者的鎳儲量分別占總量的 72.6%和 27.4%。硫化鎳礦品位較低,但成分簡單,分離難度小,前期開采量較大,近年來資源逐漸匱乏,占原生鎳供應比例不斷下滑,且硫化鎳礦冶煉工藝對環境污染程度較高。紅土鎳礦儲量豐富,品位較高,易于開采,但由于成分復雜,冶煉利用難度更高。紅土鎳礦是未來鎳的主要來源,充分開發利用紅土鎳礦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全球紅土鎳礦主要分布在赤道線南北 30°以內的熱帶國家。
紅土鎳礦取代硫化鎳礦成為全球鎳資源主要來源。根據 Wood Mackenzie 數據,2009年之前的硫化鎳礦產量占比超過 50%,是全球鎳主要供應來源。隨著鎳資源開發的逐漸深入,高品位硫化鎳礦資源日益減少,紅土鎳礦火法冶煉技術突破,使得紅土鎳礦超越硫化鎳礦成為全球鎳冶煉原料的主要來源,2019 年紅土鎳礦產量占比 71%,硫化礦僅占 29%。預計未來隨著紅土鎳礦冶煉項目的大量投產,占比還將提升。
濕法冶煉工藝主要針對含鎳量較低的褐鐵礦型紅土鎳礦。紅土鎳礦的處理工藝根據礦物成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分為火法冶金和濕法冶金兩類。火法處理工藝主要適用于處理鎳品位相對較高的腐殖土型紅土鎳礦,而對褐鐵礦類型的紅土鎳礦和含鎂較低的硅鎂鎳礦,主要采用濕法冶金工藝處理。紅土鎳礦火法冶煉工藝成熟,金屬回收率較高,但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相對較高。濕法冶煉具有能耗低、環境污染小、金屬回收率高等優勢,是目前發展較快的技術路線,國內多家企業已經開始在印尼布局濕法冶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