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老齡化占到了醫保支出增量的 9 成。從 1997 年到 2017 年的20 年期間,日本醫療支出增加了 14.16 萬億日元;其中≥65 歲老齡人群醫療支出增加 12.44 萬億,占總增量的 88%。這是日本開始醫保控費后的情況,我們有理由推斷醫保控費前老齡化同樣是醫保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 1961 年-1980 的 19 年期間,日本醫療支出復合增速為 18.0%,1974 年增速最高達到 36.2%。即使基數較高,1980 年增速依然有 9.4%。1981 年日本政府開始醫保控費,當年增速放緩至 7.4%,此后一路下降,2017 年增速為2.2%。1981-2017 年的 36 年期間,日本醫療費用支出年復合增速為 3.4%。
不同于美國的 DRGS(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的醫保方式)和中國的帶量采購,日本雖然也有 DPC(按病種付費的醫保方式),但是對藥品和器械具有最為持續和重大影響的是 2 年一次的價格修訂以及從而確定的醫保支付價。日本的 GPO(帶量采購)在其中發揮的更多是后端組織采購的作用。1993 年日本建立了醫療器械功能分組報銷制度,分為數百個功能類別報銷(政府認為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會放在同一個組別下)。2002 年引入外國平均價格比較制度和每 2 年一次的價格重新修訂制度,修訂時主要考慮醫保報銷價和采購價的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