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醫療器械龍頭國產替代前景廣闊(98頁)

醫藥器械行業概述。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計算機軟件。其主要目的是對于人體生理結構、疾病、損傷的診斷、預防、監護、治療或者緩解等。

分級診斷推進,醫療支出提高,帶動行業需求放量:分級診療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由不同級別和服務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并按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及時便捷的雙向轉診,從而建立科學有序的診療秩序,確保病人得到適宜治療。分級診療制度的核心政策措施可概括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是解決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和有限的醫療資源的必經之路,也是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一大良方。分級診療自 2014 年提出,發展不斷深化。對于醫療器械行業+來說,分級診療促進了基層市場放量。

醫療影像的發展。醫療影像起步于 19 世紀 X 線的發現,X 線的應用使得醫療影像進入物理成像時代。我國自 1911年引入 X 線設備,并于 1951 年開始生產。1983 年,我國第一臺顱腦 CT 試制成功。1990 年,我國擁有大型全身 CT 生產能力。1990 年開始,隨著微型計算機的普及醫療影像步入數字化時代。1990 年起,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標志著行業進入了數字成像時代。我國開始向更高端的核醫學設備如 MRI 和 PET-CT 等邁進,不過總體落后全球領先技術大約 5-10 年,但正在迎頭趕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