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認為私行起源于瑞士。在 16 世紀的歐洲,大量法國經商貴族由于教派紛爭被驅逐出境,前往奉行和平中立治理政策的瑞士日內瓦。當時的日內瓦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備的法律制度和社會信用體系,許多有錢人在這里經商,隨著越來越多的財富保護需求,瑞士當地銀行開展了私人銀行業務,為歐洲的皇室成員、貴族提供家族式的管家服務,由此在瑞士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私人銀行。18 世紀私人銀行傳入美國,二十世紀美國經濟的崛起創造了大量的富裕人群,以 JP 摩根和花旗銀行為代表的美國銀行為富裕的人群管理其巨額財富,私人銀行業務在美國得以興盛。20 世紀中期亞洲地區經濟騰飛,私人銀行開始被引入,新加坡憑借政府的強力支持、完善的城市建設、配套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嚴格的保密制度、優惠的低稅率政策及人才建設和培養,形成獨特的新加坡私行模式。
全球高凈值人群規模攀升,中國居全球第二。高凈值人群是私人銀行業務的目標客群,根據 Wealth-X 發布的全球數據看,可投資資產規模在 500-3000 萬美元之間的高凈值人群主要集中在美國,2019 年美國符合條件高凈值人數達 96.91 萬,YoY+15.9%;中國居美國之后,高凈值人數達 25.98 萬,YoY+11.8%。可投資產規模從地區看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地區,三個地區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規模總和占世界比重超過 90%。
國內高凈值人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地域分布逐漸均衡。2018 年山東省首次突破 10 萬人大關,與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北京成為國內第一梯隊區域。江、浙、滬、粵、京五省高凈值人群及其可投資產規模占全國比重下降:2018 年五省高凈值人群占比為 43%,較 16 年下降 4%;可投資產規模占比 59%,較 16 年下降 3%,區域差異進一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