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倉儲物流依托基礎設施,屬于工業地產的范疇。從基礎設施來講而言,倉儲物流資產的形成包含選址、建設、出租等環節,最終實現物流與不動產的結合。因此倉儲物流屬于工業地產的范疇,具體設施包含物流園區、物流倉庫、配送中心、分撥中心等,并且大量集中于交通樞紐節點,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手段降低物流的綜合成本,提高運營水平。
我國物流倉儲行業發展迅速。物流為聯系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重要基礎設施,高效、穩定的物流構成現代經濟發展的基石。進入 21 世紀,我國受益于全球化浪潮,逐漸成長為世界供應鏈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后迎來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開啟電子商務的突飛猛進,雙雙倒逼我國倉儲物流從基礎設施到管理服務全環節的不斷提升。與之相伴,物流行業規模亦后發進入快速發展的通道。依據統計局數據,我國倉儲物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從 2012 年的 2437 億元人民幣提升至 2017 年 6856 億元(后期統計局未公布),年復合增速達到 17%。
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與海外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近年來我國電商及新零售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對能夠滿足多品種高自動化程度倉儲物流資源的巨大需求,與當前行業相對落后的發展水平形成突出的矛盾。《中國物流地產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目前大約為 5.5 億平方米的倉儲物流面積,但現代化物流設施僅為 1.1 億平方米,占比僅為 20%;尤其人均倉儲面積約為 0.41 平方米,僅為美國的 1/13,相差巨大。中高標準物流設施方面,我國主要城市非自用中高標準物流設施存量累計僅約 2600 萬平米,人均面積不到 0.015 平米,而美國中高標準物流設施總存量約為 3.7 億平米,折合人均面積達 1.13 平米。在當前電商經濟滲透進一步提升的情形下,需求方對時效性、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中高標準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