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苗覆蓋約2/3的重要傳染病,節約高額醫療衛生支出。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批準針對41種疾病的77種預防性疫苗,覆蓋約2/3的重要傳染病。但與此同時,“疫苗猶豫”導致傳染病呈現回潮和增多的趨勢,并且目前仍有約20余種疾病如瘧疾、丙型肝炎、HIV、登革熱、MERS等缺少有效的疫苗。根據中國醫藥報報道,美國疫苗研發的1美元投資將帶來2~27美元的醫療支出節約;而在11個西歐國家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個麻疹病例的治療成本為209~480歐元,而麻疹疫苗接種的成本則僅為每人0.17~0.97歐元。
中國疫苗市場規模未來有望加快增長。中國約有14億人口,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對疫苗的巨大需求。近年來,隨著人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和防病意識的增強,接種疫苗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灼識咨詢統計,中國疫苗市場規模由2013年約199億元增加到2019年311億元,CAGR達7.72%。預計到2030年疫苗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2019年到2030年CAGR提高到11.30%,國內疫苗市場有望快速發展。從批簽發整體數據看,疫苗行業經歷18年長生黑天鵝事件后,從19年開始復蘇增長,2020年1-6月批簽發2.76億支,同比+11.87%,行業整體增長態勢良好,下半年預計有望實現疫情后的加速增長;從一、二類疫苗拆分來看,2020H1分別批簽發一類、二類苗1.51億、1.25億支,主要增長來源于二類疫苗(同比+45.06%),一類疫苗批簽發略有下滑(同比-5.94%)。
新冠有可能與人類永存,創新技術路線加快疫苗研發。新冠疫情依舊嚴峻。截至9月3日,COVID-19已造成接近2600萬人的感染,其中包括近97萬人的死亡,WHO預測COVID-19可能要在2021年才能得到完全控制。新冠有可能與人類永存。根據今年4月Science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Marc Lipsitch利用新冠病毒類似的冠狀病毒OC43和HKU1在美國的傳播數據對新冠未來長時間流行情況作出預測:(1)若感染后的免疫力維持時間較短(類似于OC43、HKU1),在40周左右,則預計疫情將每年都會爆發;(2)人群免疫力能夠維持2年左右,則預計疫情每2年爆發一次。研制新冠疫苗或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本方法。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較為悲觀。若無有效的疫苗出現,人類可能需要頻繁性地進行一些疏離措施,同時為了保證醫療系統不崩潰,很多人可能就要進行居家隔離。疫苗或是解決新冠疫情的最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