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疫苗研發成本不低于創新藥。疫苗臨床研究遵循與藥物和其他生物制劑相似的途徑。不同于新藥研發的是,由于疫苗通常適用于健康人群,尤其是兒童和嬰幼兒,因此相比治療性藥物,疫苗研發的安全性和倫理學方面要求更高。疫苗研究最重要的內容是評價疫苗抗原在不同年齡、性別、抗體水平的人群中的應答比例,因此為使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疫苗新品的臨床試驗通常要求規模更大,時間更持久。
疫苗的生產、檢驗及使用存在特殊性,主要表現在:1)起始材料菌株/毒株具有生物活性,來源于活的生物體,并具有復雜分子結構。2)與其他生物技術生產一樣,生產過程復雜,生物材料具有高變異性和潛在內源性和外源性污染的危險。最終產品不能滅菌處理,需要采用無菌工藝。3)疫苗是復雜的大分子藥物,可能產生不良反應,而不良反應具有隱蔽性,需要經專業技術檢驗。4)疫苗生物學質量控制檢測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需要通過對樣本進行破壞性抽檢,以推測整批生產質量。5)疫苗的使用對象是健康人群,特別是嬰幼兒童,需要進行大規模免疫接種,產品質量直接影響整個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因此必須對疫苗的生產和使用權過程進行控制,有效保證產品質量,包括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和一致性。
從國際疫苗巨頭的盈利能力看,疫苗產業具備生物藥高利潤率的特點。GSK與賽諾菲的疫苗業務凈利率分別達到 29%、32%的水平,對標國外創新藥企業平均 30%的凈利率水平,基本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