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 疫苗的引入使得美國輪狀病毒腸胃炎的總體發病率下降了 69%。美國 33 個實驗室對 2000-2006 年全美 RVGE 陽性率的監測數據繪制了發病率區間曲線,RVGE 一般在當年的 11 月末從美國西部爆發,十二月中旬南部發病率明顯提高,次年一月開始在中西部和北部爆發。從時間節點,一般全美 RVGE的高峰期集中在三月初至四月中,發病率的中位數為 44%,并最終在七月中結束(發病中位數在 10%左右)。隨著 2006 年默克的 RotaTeq 獲批上市,對于防止 RVGE 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截止 2008 年初全美 3 月齡以下嬰兒接種至少 1 劑 RV 疫苗的覆蓋率為 58%,2 歲以下兒童至少接種 1 劑的覆蓋率為31%。首先 RVGE 的爆發時間在全美明顯推遲,從以往統計的 11 月末,推遲到次年的 2 月末,與統計數據中位數比較,推遲了 15 周;其次其峰值時間也推遲了,從以往的三月初推遲至四月末(推遲了8 周);最后,全美峰值的發病率也由 44%降低為 17%,如美國北部地區整個發病周期中僅有 2 周時間發病率超過 10%,而以往超過 10%的時間為 23 周。
由于流行株地區和國別的差異,以及 RV 的持續變異,是目前 RV 疫苗在部分發展中國家臨床試驗顯示保護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南美洲、非洲或亞洲南部的印度 RV 型別分布與北美和歐洲等地存在較大差異,如 Wandera 對肯尼亞 2009-2014 年 6 年的 RV 感染發病數據研究顯示,其中 42%是常見型別,32%是不常見的型別。常見型別如 G1P[8]占 28%、G4P[8]占 3%、G2P[4]占 2%、G3P[8]占 0.5%。又如之前提及 G9 型別在全球的占比逐漸提升,檢測出該型別的國家自 1997 年以來顯著增加(包含中國)。
中國各地區間 RV 型別存在差異且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異,RotaTeq 和 Rotarix 在國內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檢驗。如前所述,亞洲地區 RV 型別主要是 G1P[8]、G2P[4]、G4P[8]、G9P[6]和 G9P[8],四種型別總計占比 79%。由于缺乏全國性的大樣本統計數據,僅以地方統計數據看,Yu Jin 等對蘭州2001-2006 年 1019 個樣本檢測結果顯示,G3 型占 40.9%、G2 型占 14.6%、G1 型占 22.2%、G9 型占 1.9%。Jing Zhang 等對北京和甘肅省 2012-2013 年 1939 個樣本檢測結果顯示,G9P[8]是北京和甘肅最主要的型別,分別占比 60.6%和 77.6%,其次為 G2P[4]、G3P[8]、G1P[8]、G9P[4]等。這說明中國各地區間 RV 型別存在一定差異,同時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異。目前 RotaTeq 和 Rotarix 在中國缺乏大量權威的臨床試驗,二者在中國的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僅從 Rong-cheng Li 等在國內進行的大樣本試驗(樣本量 3333 人)顯示,在中國 6-16 周嬰兒接種 2 劑 Rotarix 兩年后,對于預防嚴重的 RVGE有效率為 72%,對于預防輕中重度 RVGE 總體有效率為 58.1%(第一年有效率 70%、第二年有效率 45.6%),對各型別的有效率分別為 G1P[8]為 60.1%、G2P[4]為 72.5%、G3P[8]和 G9P[8]為 100%。不良反應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別,兩組最常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為支氣管炎(與疫苗接種無關),且并未發生與疫苗相關的腸套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