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網上線之初,買賣雙方缺乏信任成為一大難題。2003 年,全球個人電子交易平臺 eBay 意圖進軍中國,阿里巴巴彼時在企業商務已大放異彩,但尚未涉入個人交易。馬云決定創建一個 C2C 商品交易網站與 eBay 展開競爭,繼續開拓新興領域。2003 年 4 月,阿里一個內部創業團隊緊鑼密鼓地建立淘寶網,并在 5 月 10日正式上線,20 天后注冊用戶就達到 1 萬名。創立初期,淘寶網站有大量用戶咨詢業務與進行下單,但大都因買賣雙方之間缺乏信任而難以達成交易,多數的成功交易在同城進行,采用線上下單、線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交易方式。在買賣雙方之間建立信任橋梁,成為淘寶網乃至于國內電子商務的首要任務。
彼時的支付工具無法解決新興的信任難題。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剛起步,首信易、環迅支付等早期第三方支付平臺更多是作為一種單純的網絡支付工具,起到連接所接入商家與銀行等結算機構的作用,無法解決線上交易中的信任問題。此外,由于海外(尤其美國)信用體系具有較濃厚的消費者保護機制,非本人授權進行的支付可獲得賣家全額退款,信貸交易中信用卡承付人如對購買商品服務不滿意或產生糾紛時,也可主張各種賠償,消費者不擔心網上交易雙方誠信的問題。因此當時全球最大的線上支付公司 PayPal,其支付機制也無過多考慮線上支付雙方的信任問題,對于國內的電子商務無法直接復制使用。
阿里巴巴“誠信通”以中間人角色建立互信,啟發支付寶的核心功能。早在 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誠信通”,企業身份通過第三方獨立機構確認并提供資質認證,解決網絡貿易信用問題,本質上具備了“第三方擔保”的功能。淘寶團隊從這個思路出發進行拓展,推出一種基于擔保交易的支付工具。買家下單商品后先將錢匯入三方賬戶(淘寶網在銀行的對公賬戶),淘寶網收到買家的付款之后先通知賣家發貨,直到買家確認收貨并同意支付后再付款給賣家。淘寶網成為交易雙方的中間人,憑借“信用中介”的模式,解決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