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法》頒布后市場規模大幅提升。自1999年《種子法》頒布后,我國種業市場開始有法可依,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1999年-2018年,我國種業市場空間從330億增長至1200億元,CAGR為7%;2016年以后,由于我國糧食庫存過剩,國家提出了以“調面積、減價格和減庫存”為主的供給側改革,種子市場開始承壓,近年來,市場空間停滯在1200億左右,種子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也開始下滑。
三大主糧占據了種子的主要市場份額。我國種子市場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麥、大豆以及馬鈴薯組成,合計占比約70%。三大主糧由于種植面積大,商品化率較高,占據我國商品種子市場一半的份額,其中玉米種子市值規模最大,其次為水稻和小麥種子,分別占比23%、16%和14%。
審定通道增加,新品種井噴現象明顯。過去我國品種試驗主要由國家和省級兩級種子管理機構組織實施,近年來由于我國育種主體逐漸增加,企業育種能力的不斷提升,申請參加審定的品種數量開始加速增長,自2014年起,農業農村部在保留了原有的國審和省審的基礎上,額外增設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特殊品種試驗等,大大縮短品種試驗的時間,品種審定步入快速通道,過審品種數量開始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