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2020太空資源及天基制造-星繪(34頁)

全球航天產業進入第四階段。1899年10月19日,一個17歲的少年爬上了一棵櫻桃樹,然后靈光一現。他剛剛讀了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世界大戰》,對于書中火箭可以載著我們探索宇宙的想法感到激動。他想象著,如果能夠造出一個飛到火星并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為使命的設備,那該多么美妙。當他從樹上爬下來的那一刻,他的生命被徹底改變了。在他生命余下的時間里,他都銘記10月19日這一天。他的名字是羅伯特·戈達德。他不斷完善第一艘液體燃料多級火箭,讓這項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項目運轉了起來……這就是人類航天產業的原點。

切爾諾貝利改寫了人類能源進程。19世紀50年代,熱力學第一定律被多位物理學家驗證,它的發現為人類重新審視文明發展道路奠定了科學基礎。如今能源的消耗與文明的進程息息相關,可以說在過去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我們的文明發展是以能源的消耗為代價的。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人類尋找永續能源的需求和欲望,使核能發電的占比迅速躍升。但1986年卻爾諾貝利的災難,讓人類對永續能源的追求,在生存安全面前退縮了。自此,核能發電量占比連年下降,21世紀后,這一占比已低于10%。時至今日,核能都是一個很有倫理爭議的問題。又經歷將近20年的消耗性發展后,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得到了顯著提高。這一數據在背后反應出的社會思潮是非常深刻的,在極少部分科學家的視野中,對資源的發掘和應用關系著人類種族的延續,而這一問題在21世紀的今天,將更加尖銳。

航天產業對人類生存本身意義重大。航天是一個承載了人類崇高理想的行業,不僅因為它對宇宙的探索,從哲學層面上就直接影響我們對自身生存意義的思索。在現實層面上,航天對人類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的獲取,對物種的延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前文所述,一切能稱之為資源的東西,在21世紀都面臨著更嚴峻的情況。在地球上,實際上是在任何行星上,重金屬元素礦藏的儲量是有限的,在循環利用技術達到完美狀態之前,任何一個行星的礦產資源都終將枯竭。從目前探明的儲量和消耗量來看,金、鋅和鉛這三種重金屬的儲產比不足20。也就是說在20年內,除非循環利用,否則地球上就沒這三類資源可以開采了。而諸如鎳、銅、錳等工業生產主要使用的金屬,在未來50年內,也將面臨資源枯竭的狀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