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低軌道高頻衛星使能星基物聯未來(38頁)

衛星互聯建設開啟,補齊萬物互聯關鍵一環。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特別是 5G 建設的開啟以及包括 LoRa、NB-IoT等物聯網通信標準的推出,萬物互聯早已具備產業技術基礎。另外,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同步推進,物聯網作為數據的收集、環境的感知以及控制的執行端,其應用場景持續拓寬。

衛星數量保持增長,通導遙占據三大主流應用。1957 年 10 月,蘇聯成功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衛星,隨后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我國于 1970 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指在空間軌道上環繞地球運行的無人航天器,主要分為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其中,應用衛星直接為國民經濟和軍事活動提供服務,是發射數量和種類最多、應用范圍最廣的衛星。

衛星軌道、頻段成為衛星通信關鍵資源。軌道和頻率由于唯一性,構成了衛星星座建設的兩大核心資源要素,兩者的分配國際上都采取“先占先得”的分配原則,因此行業先行者可以占據較強的先發優勢。其中,按照衛星軌道高度不同,通信衛星可分為:低軌衛星(LEO),軌道高度為 400km~2000km;中軌衛星(MEO),軌道高度為 2000km~35786km;高軌地球同步衛星(GEO),軌道高度為 35786k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