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中東3大土豪航空公司的崛起與啟示(17頁)

海灣“三巨頭”強勢擴張。最近10 年,中東地區的航空運輸量增長了300%,成為全球航空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極,該地區也因此獲得了“全球空中交通十字路口”的美譽。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形成了中東三足鼎立的局勢,成為馳騁全球的三家土豪航空公司。中東三大航空何以異軍突起?對于正在全力推進國際化的中國航空而言,又有哪些啟示?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11

樞紐概念不斷升級。國內市場相對較小,但到歐洲、亞太、非洲的時間差不多,這就為中東航空公司建設覆蓋全球的航線網絡創造了地利之便。中東航空樞紐改變了多年來亞洲國家及澳大利亞等一部分旅行者經歐洲國家主要門戶航站前位北美或南美洲的習慣,改為經中東。12

機場投資進行時。包括阿布扎比在內、同屬阿聯酋的迪拜以及卡塔爾首都多哈,集中于半徑200 公里以內的三大國際機場正上演著一場激烈的樞紐機場爭奪戰。從不同維度看,中東三大樞紐機場各有千秋,競爭激烈可見一斑。未來,中東在航空領域的發展目標絕不僅限于建設世界最大機場,而是要打造成為世界航空之都。13

飛機大型化。中東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寬體飛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東三大航的寬體機占比遠高于一般航空公司。空客預計,未來20 年中東地區國際航空運輸量增長仍然主要集中在遠程航線,中東地區將需要新增約1570 架新寬體飛機來滿足其在遠程航線上日益增長的需求。14

中國民航國際化的啟示。從市場規模上講,我國已成為民航大國,但從市場結構上看尚不能稱為民航強國,我國航企普遍20%-30%左右的國際線投放水平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中國的國際機場的主要作用往往是作為國際與國內航線的中轉基地,并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樞紐。在樞紐服務品質、中轉流程和中轉效率方面,國內機場也存在一定差距,樞紐中轉效應亟需提升。雖然我國擁有龐大的機隊規模,但對比中東,國際網絡的通達程度差距明顯。也許我們無法預言航空業的未來,但得益于巨大的國內市場、持續的經濟增長以及優越的地理位臵,我們相信中國將是未來全球骨干航企的有力爭奪者。1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