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材性能優異,國內鈦材市場呈現結構升級。鈦及鈦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等特性,在減輕結構重量、提高結構效率、改善結構可靠性、提高機體壽命、滿足高溫及腐蝕環境等方面具有其他金屬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泛用于材料化工、水利電力、航空航天、冶金鋼鐵等多個領域,被譽為“太空金屬”、“海洋金屬”、“智慧金屬”,是 21世紀重要的戰略金屬。鈦產業因其優異的特性,成為《中國制造2025》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中的重點。我國是世界鈦資源儲量大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鈦產業體系。
鈦材需求與航空工業密切相關,國內民機制造業發展催生需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全球鈦材市場的最大用戶始終屬于航空,鈦材行業的周期輪回也與航空工業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目前全球航空航天用鈦約占鈦材總量的一半,美、俄等國家航空鈦材需求量占比甚至超過70%。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2016年全球海綿鈦消費量同比2015年增長10%,拉動海綿鈦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仍然來自于航空產業。USGS指出,目前全球航空用鈦材占鈦材總需求的50%左右;在美國,被用于航空領域的鈦材比例甚至高達79%。
新型戰機用鈦比例可達40%,將受益航空武器裝備升級放量。不僅在民航領域,鈦合金在軍機的不斷迭代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成為三代機、四代機及其配套航空發動機承力結構件的主要金屬材料選材。以美國為例,其在20世紀60-70年代密集研制的三代戰機鈦合金質量占比普遍在20%上下,含鈦量最高的F-15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空優戰斗機。而80-90年代研制的四代機,鈦合金質量占比較以往明顯提升,其中新一代輕型戰機F-35比F-16鈦合金含量提升25ppt,單機用鈦量提升3.57噸;而新一代重型機F-22鈦合金含量則從F-15的27%大幅提升至41%,單機用鈦量從3.51噸提升至8.08噸。美國空軍目前大量裝配的轟炸機B-2和運輸機C-17含鈦量也普遍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