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用戶規模穩步上升,生鮮電商增長勢頭強勁。近年來,生鮮電商在資本的加持下迅速發展。2019年隨著資本態度趨于保守,加之多數生鮮電商尚未實現規模化盈利,多家生鮮電商平臺開始出現危機,生鮮電商行業又迎來新一輪洗牌,與此同時,生鮮電商月活數量下滑明顯。自2019年10月起,受生鮮電商大促影響,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快速增長,2019年12月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達3122.82 萬,同比增加82.5%。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月活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上游生產經營分散,生鮮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升。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報告,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0743萬農業經營戶,其中,398萬規模農業經營戶,僅占1.92%。而從美國農業部數據來看,2017年規模大于50英畝的農場占全部農場的比例達58.1%。相對來說,我國仍舊以分散的小規模經營戶為主,規模化的農業生產基地占比較少,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生鮮農產品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
生鮮產品冷鏈需求旺盛,冷鏈物流亟需加速發展。伴隨著消費升級,國民對生鮮食品需求量越來越大,生鮮電商市場得到快速成長。隨著生鮮電商的崛起,冷鏈物流已成為生鮮電商發展重要的支撐力量。冷鏈物流一般包括預冷、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主要的基礎設施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柜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冷鏈設施的缺失都會讓生鮮產品品質大打折扣。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規模逐漸增長,但我國冷鏈物流流通率仍舊處于較低水平,隨著用戶對生鮮產品的品質和要求愈發嚴格,冷鏈物流作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基礎設施布局及智能化水平仍需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