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由基因突變所致的細胞異常增殖,是中國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數據,癌癥是中國第二大死亡原因。2019 年,中國新增癌癥患者總數為 440 萬,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490 萬。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乳腺癌、甲狀腺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癥,中樞神經系統癌和胰腺癌是十大癌癥發病率在 2019 年在中國,和在所有類型的癌癥,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癌和乳腺癌,一起代表每年超過 50%的新的癌癥患者。據 Frost &Sullivan 的數據,中國的癌癥發病率占全球的 23.7%,癌癥死亡人數占全球的26.7%,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癌癥類型多數預后較差、死亡率較高,而且及時診斷和治療的機會有限。
癌癥治療費用,包括藥物費用、手術費用、門診費用等,近年來增長迅速。全球醫療成本的增長主要是由于有效的腫瘤藥物越來越多,特別是新興的靶向治療,價格相對較高。癌癥新病例的增加進一步增加了醫療費用。因此,根據 Frost &Sullivan 的數據,2019 年中國癌癥治療的總費用為 2407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3517 億美元,2019 年至 2024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9.8%。預計到 2030 年,成本將達到 5920 億美元,2024 年至 2030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7.5%。
中國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來推進癌癥治療和控制癌癥治療費用,包括建立 20 個省級癌癥中心,以提高癌癥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建立了癌癥登記系統,截至 2019年 2 月,全國共有 574 家癌癥登記機構,覆蓋 4.38 億人。此外,在與制藥公司進行價格談判后,中國將于 2019 年將 8 種抗癌藥物列入國家醫保目錄(“NDRL”),并大幅降價。此外,中國在藥品審批制方面采取了快速通道,讓更多國產新藥、創新藥和進口藥對中國患者可及。中國還設立了臨床試驗專項審批渠道,如果沒有向申請人提出詢問或反饋負面意見,之前審批時間需要 2-3 年,但目前只需 60天。隨著新型抗癌藥物的普及,精準腫瘤學的應用,尤其是癌癥分子譜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