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深度(63頁)

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高垃圾處理需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市場前景大好。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城市數量與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絕對數量與相對占比大幅提高。2009 -2018 年,我國城鎮化率從 48.30%增長至 59.58%,年復合增長率 2.12%;2019 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 8.48 億,城鎮化率達 60.60%。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導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生產量與待處理量近年來持續增長,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生產量的復合增長率約為 6%,城市人均垃圾生產量高達 1.0-1.2 千克/天。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 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 2.40 億噸,較 2018 年同比增長 5.26%。由于垃圾焚燒發電受益于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的持續增長,下游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行業將迎來巨大市場增長空間。根據國家衛計委測算,我國城鎮化率將在 2030 年達到 70%左右,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勢必帶動垃圾處理需求的可持續增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市場景氣度有望持續高漲。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顯著提高,垃圾焚燒處理水平增長迅速,但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持續擴張有三個主要驅動因素。1)需求持續擴張,體現為垃圾產生量與清運量持續提升:我國城市垃圾清運量由 2010 年的 1.58 億噸上升到2018 年的 2.28 億噸,年復合增速 4.16%;由于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清運量仍將保持增長趨勢;2)供給端鄰避效應減弱帶動填埋轉焚燒,垃圾焚燒占有率快速提升:由于政策鼓勵與土地成本走高,垃圾焚燒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比例從 2010年的 19%增長到 2018 年的 45%,年復合增速 10.21%。3)前端垃圾分類的推行與焚燒發電技術的進步造就噸垃圾發電量的增長。

垃圾焚燒發電市場顯著優勢造就巨量增長空間,未來必將成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市場主流。我國生活垃圾主要有填埋、焚燒與堆肥三種主要處理方式,目前主導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為填埋處理。隨著我國垃圾處理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焚燒處理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相比于填埋處理對后續封場恢復與日常防滲維護的高成本投入與潛在的地表及地下水資源二次污染風險,以及堆肥處理項目建設高成本低收益與處理過程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焚燒處理在經濟效益、市場化程度、污染控制與可持續性等方面均較前兩種處理方法有壓倒性優勢。此外,由于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升高,城市用地緊張造成土地供需矛盾,這不僅限制了垃圾填埋場的基礎設施用地面積,而且使得土地價格大幅上漲進而抬高垃圾填埋成本;加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持續增長導致“垃圾圍城”問題突出,使得焚燒處理方式在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等方面的優越性更加突出,其主流地位在未來將更加明顯。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我國無害化垃圾處理量增速較快,其中,衛生填埋處理量占比由 2011 年的 77%下降至 2018 年的 48.7%,焚燒處理量占比由 2011 年的 20%提升至 2018 年的 45%。2016 年以來,垃圾焚燒處理量及其占總處理量的比重持續快速上升。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焚燒產能將超過填埋產能占無害化處理比例提升至 54%,預計 2019 年其占比將超過填埋處理成為第一大垃圾末端處理處臵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