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發展為核心內涵,外延十分寬泛。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成對出現的概念,“應試教育”指脫離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對考試爭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學率,違背教育規律的一種教育訓練活動。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本報告研究對象是面向3-15歲學生的校外素質類培訓行業。素質教育概念豐富,素質教育行業同樣類別眾多。廣義上來說,成人興趣培訓(如花藝、烹飪等)也屬于素質教育,高中生也有校外素質教育需求,但為聚焦研究范圍,本報告中的素質教育特指面向初中及以下年級學生開展的校外素質培訓,如非應試語言類(實用英語、日語等)、藝術類(音樂、繪畫、舞蹈等)、體育運動類(游泳、跆拳道等)、基礎素養類(數學思維、閱讀、感覺統合、幼小銜接等)、科學創造類(機器人、編程等)、游學類(營地、徒步等)、文學國學類(古詩文等)、棋類(圍棋、象棋等),對素質培訓具體采用的業務模式和教學模式則沒有特別限制。
日本:“寬裕教育”受挫,向美國學習STEM教育。日本于1998年針對中小學推行“寬裕教育”政策,力圖營造寬松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然而這一政策導致日本中小學生的學業成績不斷下降(在PISA測試中,2000年日本學生在數學和科學排名分別為1和2,到2012年退步為7和4)。因此,日本重新審查和認識現有教育體系,開始向美國學習STEM教育理念,雖未在政策文件中正式提出STEM概念,但部分文件也局部地、內隱地提及STEM教育理念。修曼機器人教室是日本STEM行業的典型代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