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從供給看拼多多優勢、競爭與增長(27頁)

拼多多數據復盤:GMV 破萬億,第三大電商平臺。拼多多成立于 2015 年 9 月,由原拼好貨創始人黃崢創立,通過“社交+電商”模式實現了高速發展。2018 年 7 月,拼多多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截至 2019 年 Q4,發展僅 4 年的拼多多 12 個月 GMV 達 10066 億元,同比增長 113.44%,飛速成長為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年度活躍買家達 5.85 億,僅次于阿里巴巴。

Costco 能提供高性價比商品的原因在于其對供應鏈的重塑。Costco 前期通過幫助供應商改進物流、生產流程等降低價格,以實現更好的銷售;隨銷售規模增長、議價能力提升,Costco 不僅積極參與產品制作,確保產品品質一流,還與供應商合作開發自有品牌;供應商也會為 Costco 提供特供商品低價售賣。同時,Costco 還為供應商提供配套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實現從零和博弈到互惠共贏。

對于品牌認知度較低的商品品類,拼多多通過 C2M 拼工廠模式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產品。C2M 模式中,在需求側,拼多多以“高性價比”為商品主要賣點,通過算法推送實現“貨找人”,并結合社交拼團、邀請砍價、助力免單等方式,短時間內積聚大規模訂單;在供給側,拼多多將下游需求直接反饋至上游工廠,使工廠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大批量生產并通過拼多多直接銷售至消費者。C2M 模式使得商品的供應鏈得以縮短,同時消除了品牌溢價,從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高性價比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