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裝配式建筑-技術與成本造價篇(32頁)

裝配式建筑是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構件預制工廠生產完成,然后通過相應的運輸方式運到施工現場,采用可靠的安裝方式和安裝機械將構件組裝而成的具備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其建造過程具有“五化一體”的特點,即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與傳統現澆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是一種可實現綠色環保、提升建筑品質并加速工業化轉型的工程建造新模式。

20 世紀 50 年代,我國借鑒前蘇聯和東歐各國的經驗在國內推行裝配式建筑,以混凝土結構為主的裝配式建筑得到快速發展。到了 80 年代,由于抗震性能差,防水、隔音等問題的出現,裝配式建筑發展進入低谷期。進入 21 世紀,在“環保趨嚴+勞動力緊缺”背景下,裝配式建筑迎來發展新契機。2013 年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續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加之裝配式技術發展日趨成熟,形成了如裝配式框架結構、裝配式剪力墻結構等多種形式的建筑技術,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新階段。

建筑垃圾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國建筑結構體系以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為主,生產過程與方式較為粗放,大部分施工現場管理無序,一方面造成了鋼材、水泥以及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工地臟、亂、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揚塵也往往成為城市里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作為全球第一建筑大國,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總量自 2013年以來持續上升,2017年達到 23.8億噸,占城市垃圾的 30%-40%,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