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產包括三個主要環節(生料粉磨、回窯煅燒、熟料粉磨)。以石灰石和黏土為主要原料,還會摻加校正原料或輔助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輔助原料磨細即得水泥,生產過程可簡稱為“兩磨一燒”。煤既是燃料,燃燒后的灰分又作為原料成為熟料的一部分。在煅燒階段,還可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環保業務以及利用余熱進行發電。
水泥不能長期儲存,運輸半徑較小,不同廠家產品的差異性較小。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可分為通用、專用和特性水泥三種,其中通用水泥主要為六大類:硅酸鹽水泥(P·I和P·II)、普通硅酸鹽水泥(P·O)、礦渣硅酸鹽水泥(P·S)、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P·P)、粉煤灰硅酸鹽水泥(P·F)和復合硅酸鹽水泥(P·C),六大水泥以MPa表示的抗折強度等級來細分,如32.5、32.5R、42.5、42.5R等,R代表在早期就能產生較高的抗折強度。
水泥產業是周期性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煤炭等,下游主要是基建、地產和新農村建設等,由于上下游產業均具有周期性,從而水泥產業也具有周期性。此外受冬季、雨季、春節等因素影響,水泥產業具有季節性。受保質期短、運輸成本、礦山資源等影響,水泥行業還具有區域性,運輸半徑不超250公里,具有短腿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