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與GDP走勢相關性強。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建筑業是日本的支柱型產業,嚴格的說二戰后日本經濟的騰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對建筑業的投資來帶動的。基礎設施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形成規模。從1960年開始建筑業GDP產出快速成長,從0.89萬億日元開始持續增長,到1993年建筑行業GDP產值最高時達45.4萬億日元,增長超過49.84倍。而從日本GDP增速與日本建筑行業GDP增速的走勢看,二者的走勢基本一致,只是日本GDP增速的變動幅度要小于建筑行業GDP增速的變動幅度,進一步反映了日本建筑業GDP對總產值的拉動作用。
建筑投資:政府主導土木投資,民間主導建筑投資。1960年至1996年期間,政府和民間一直都在大量投資于基礎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等。日本建筑行業投資分2種:建筑投資和土木投資。建筑投資主要指投資房屋建造等項目,土木建筑主要指投資基建建筑投資等項目。土木建設項目上,政府投資遠高于民間投資;在建筑投資項目上,民間投資明顯高于政府投資。建筑投資與土木投資增速趨勢基本一致,土木建筑投資波動相對于建筑投資波動較小,主要原因是政府一直在執行投資建筑的政策。
CR4 超 20%,建筑業復蘇后利潤率提升。1960年到1990年,日本經濟隨著政府大力投資基礎建設而快速上升,建筑企業和建筑工人的數量也一起上升。1999年,建筑企業數量達到最高,約60萬家,比1989年增加了15.38%。1996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但因有政府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建筑企業數量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與1996年比,建筑企業數量大概上升9%。直到1999年建筑企業數量達到60萬家后,因為基礎建設投資和民間投資建少,大量中小型建筑企業攬不到項目而導致建筑企業大量破產。2004年,企業累積倒閉4萬家,同比1999年,減少6.7%。2010年后,隨著對基建需求的上升,建筑企業數量開始緩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