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食醋專題-調味品中長青樹(27頁)

行業收入會經歷 3~4 次增速換擋。日本的食醋業發展較早,至今已經歷了較完整的周期。1945-1960 年是導入期,整個行業在二戰后復蘇;1960-1985 年是成長期,食醋業因量價齊升而迎來高速發展,收入增速第一次換擋,CAGR 上升至 11.34%;1985-2005 年是成熟期,由于經濟不景氣,增速第二次換擋,CAGR 下降至 1.5%;2005-2015 年是衰退期,增速第三次換擋,CAGR 下降至-4%。

行業集中度 CR10 提升至 60%及以上。食醋行業進入門檻較低,發展初期存在許多小作坊,1970 年前職工人數不足 10 人的工廠占絕大部分。但隨著相互競爭與機械化,規模效應愈加突出,因此日本食醋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企業數量從1975 年的 800 家左右降低到 1994 年的 400 家左右,此外 1989 年的 CR1 達到 52%,CR10 達到 74%。

品類更加豐富,價格帶逐漸清晰。食醋雖然在日本起源較早,但最初商品種類并不多。1950 至 1960 年代,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仍然是傳統的谷物醋、米醋。直至 1970 年代,食醋品類進入爆發期,花樣翻新,新增 40 多個品種。一是原料創新,例如草莓醋、黑糖醋、草藥醋、海藻醋;二是功能創新,例如壽司醋、入浴醋;三是創新了食醋的固態調料。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細分的食醋品種也形成了較為清晰的價格帶,高檔醋、中檔醋、大眾醋的價格有著明顯差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