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醫藥流通-內因外因逐步改善(21頁)

2017-2018年是醫藥流通企業經營狀況承壓的兩年。 “兩票制”的全面執行重塑流通企業的競爭格局及業務結構,其主要體現在三點:(1)收入端:兩票制促使調撥業務快速下滑,純銷業務逐步上升,龍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2)下游賬期:下游醫療機構受自身及外部環境影響,賬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長。(3)融資環境:去杠桿背景下企業融資成本階段性抬升。

當前時間點,兩票制及零加成已在全國范圍落地(負面影響出清),流通板塊中長期面臨下述變化:(1)結構切換,創新藥業務放量,有效填補仿制藥業務價格(規模)下降帶來的行業規模下降;(2)帶量采購當前對業務影響不大,長期有利于流通企業回款改善,更有利于瓦解地方非市場化資源壟斷型的商業公司,進一步提高龍頭集中度;(3)實體企業融資成本邊際改善。

商業流通企業18年應收賬期上升至高點。由于兩票制的影響,公司的純銷業務占比提升。更重要的是:“零加成”的全面實施,一定程度上促使終端醫院向醫藥流通企業轉嫁部分流動性壓力。因此,醫藥流通企業在2017年-2018年迎來應收賬款周期延長的挑戰。從數據來看,以上海醫藥為例,18年應收賬款周期延長2.49天。根據產業及終端調研數據顯示,自政策執行下來,上海醫藥賬期全國平均延長約4天。同時,伴隨應收賬期提升,醫藥流通企業的凈營運周期2018年普遍提升至近幾年高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