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與快遞是過去十年中國民營經濟最大閃光點之一。回顧中國快遞業發展歷程,中國快遞業從國有快遞企業壟斷、到民營快遞企業相繼創立群雄混戰的局面,再到 2016 年“三通一達”集中上市,快遞企業出現分化。2018 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6038 億元,在十年內行業收入翻了近 13 倍。中國快遞業的“黃金十年”是伴隨著中國電商經濟爆發式增長而實現的: 2018 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 507 億件,排名世界第一、占據了全世界包裹量的半壁江山,電商系快遞公司所提供的極限低價成為了整個電商鏈條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2018 年中國網購規模也達到 9 萬億元,遠超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國。
中國快遞是大國經濟的體現。大國經濟是快遞業發展的基石,①中國的國土面積遼闊、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流量紅利:商品的流通需要依靠龐大而高效的物流網絡有利于快遞業規模效應的形成。②從生產商到線下零售商的供應鏈紛繁復雜為電商經濟降維打擊提供了可能:線上零售縮短了供應鏈,相比線下具備顯著的價格優勢。在區域經濟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平衡的發展階段,用時間來“換取”空間的電商經濟具備需求基礎。
快遞本身的強規模效應使其從物流板塊中脫穎而出,優質賽道誕生千億級公司。按照單票重量排序,快遞位于公路貨運金字塔的頂端,同時快遞具有最顯著的規模效應:①網絡:新增網絡與原有網絡相互受益,擴大了網絡的連通范圍,邊際成本-收益優勢顯著;②運輸和分揀:快遞量的增加可以分攤固定成本;③管理:更多的網點能夠享受總部統一經營管理和品牌帶來的好處,分攤了總部的經營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