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始于商務需求,興于網絡購物。第一階段快遞主要需求來自商務活動,如外貿活動對樣品、函證的遞送需求,并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內外貿商務活動共同成為行業增長動力;第二階段快遞主要需求來自于網絡購物領域,此階段主要有兩個觸發點:一是 2003年非典爆發觸發了網絡購物的興起,二是 2009 年底新《郵政法》正式給予民營快遞合法化身份,自此迎來網絡購物與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期,電商件逐漸成為快遞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從當前階段來看,快遞行業的需求主要來自電商件、商務件、個人散件,其中 2018年電商件占比已到 78%左右。
追根溯源,國內網絡購物持續高增長的原因是什么?2013-2017 年我國網絡購物復合增速高達 37.2%。2017 年我國網購滲透率(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達到 15%,同期美國為 7%左右。對比中美零售體系,國內零售供應鏈復雜且冗余、區域分割的流通體制阻礙實體零售業跨區域擴張,這些可以歸結為國內網絡購物持續高增長的主要原因。從長期定位來看,國內網絡購物市場規模自 2011 年已超過傳統零售的重要渠道大賣場的規模,顯然已不是傳統零售的補充,而是一種重要替代,并終將成為一個更為重要的零售渠道。
電商件占比的提升以及收費標準的降低是行業均價連年下滑的主要原因。考慮到快遞公司主要從事國內快遞業務,我們以同城件與異地件綜合均價來刻畫行業末端價格的變化情況。2017 年同城件與異地件綜合均價為 8.28 元,相較 2013 年下降幅度高達 25.8%。大幅下降主要兩個原因:一是電商件均價大幅下滑,從 2013 年的 8.12 元下滑至 2017 年的 6.31 元;二是電商件占比大幅提升,2013-2018 年占比提升超過了 10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