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行業發展歷程。2007 年以前,我國只有杭州煉油廠退役廠區修復和原沈陽冶煉廠污染場地治理修復工程等零星幾個土壤修復項目,且并非由專業(當時)的土壤修復公司所實施。2007 年,我國出現了第一家專業的土壤修復公司——北京建工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并出現了少量但較為穩定的市場需求,土壤修復行業開始起步。2008 年 6 月,《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出臺,開啟了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政策體系的構建過程。2014 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發布,為明確土壤污染狀況、摸清土壤污染底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也徹底將土壤修復行業拉進了公眾的視野。2016 年,“土十條”出臺且財政部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同比提高 145.65%增加到 90.89 億元,極大地拉動了資本的投資熱情,土壤修復公司數量快速上升,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十三五”實際投資額近 2150 億元,17 年以后行業需求加速釋放。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信息,我國目前待修復工業污染場地有 30-50 萬塊,按照約 300 萬元/塊的修復價格,僅場地修復的市場空間就將達到 1.5 萬億元。除此之外還有 220 萬公頃的礦山污染地塊和 3.93 億畝的污染耕地,若要完成目前全部污染地塊的修復,則土壤修復行業總的市場空間將超過 7 萬億元。
過去十年間,土壤修復企業數量經歷了從 0 到 3000 的過程。過去十年間,土壤修復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2011 年全國僅有 20 家土壤修復企業,經過“十二五”期間的發展,2015 年底時土壤修復企業數量已近 1000 家。2016 年起,受到“土十條”和財政專項資金的影響,行業從起步階段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當年新增土壤修復企業約 1000 家,企業總數達到 2000家,同比增長 100%,為行業內新增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年。2017 年,高增長態勢延續,新增土壤修復企業800 家,土壤修復行業繼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