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行業的經濟周期性比較明顯,化妝品零售增速與人均可支配收入、GDP 增速變動趨勢相近。化妝品作為可選消費品,其品類層次豐富、價格跨度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決定了對化妝品品類和價位的選擇。又因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所以化妝品市場的增速具有強周期性的特質。另外,相對于其他商品,人們對化妝品的消費配置對經濟下行反應遲緩,對經濟復蘇反應敏感。2008 年金融危機前我國經濟整體處于高速增長狀態,人們對于化妝品的消費占比不斷上升。金融危機后的短期內,化妝品消費的反應較為遲緩,化妝品消費占比仍在上升,在 2009 年末達到 3.14%(剔除石油、汽車)。在 2010 年經濟反彈后,2011年至 2016 年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持續,我國經濟放緩,化妝品消費占比在 2010-2011 年迅速降低至 2.57%后,2011-2016 年維持在 2.53%-2.58%的低位。2016 年后我國經濟調整,增速回升,人們對于化妝品的消費配置即刻上升,即便 2018 年經濟增速再次放緩,化妝品消費的占比仍然升至 3.38%,可見人們的化妝品消費是對經濟回暖更加敏感的。
在我國大眾市場的規模前列中,可以看到部分本土公司正在崛起,而在高端市場前列卻不見本土公司身影。趨勢上,隨著本土公司的發展,大眾市場的國際龍頭市占率逐漸降低。這是由于在大眾市場中,產品只需要達到基礎的效果和要求,如保濕、安全、防腐、款式多樣等,科研要求并不高。目前國產化妝品的生產水平已經達到基礎水平,再配合上貼近國人心理的營銷和低線城市的廣泛渠道,所以國產化妝品得以在大眾市場中提升地位。而在高端市場中,除了安利這一直銷公司在中國市占率下降外,國際龍頭公司地位十分穩固,本土公司很難躋身高端市場前列,因為高端產品必須達到更高的要求,如抗皺、緊致、不致敏、功效成分含量高、包裝密封程度好等,科研要求很高,國產化妝品的水平尚未達到。
護膚品以面部護理為主。與洗護相比,面部護膚品具有單價較高和需求豐富的特點,因此奠定了護膚品作為化妝品主要品類的基礎。隨著女性進入青春期,面部油脂分泌增加,開始出現面部痤瘡,同時愛美意識增強,因而開始關注并使用面部護膚品。隨著年齡增長,女性的保濕、美白、抗皺等需求增加,對護膚品的功效要求增加,意味著所使用的護膚品單價增加。養成護膚習慣后消費者對護膚品的使用頻次和需求穩定,因而護膚品占據化妝品市場的主要部分,2017 年中國護膚品市場達到 1866.55 億元,同比增長 10.27%,2012-2017 年復合增速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