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研發前景廣闊,科創板有望重構估值體系。我國新藥研發企業蓬勃發展,眾多新藥獲批上市。近年來,由于臨床需求的增加、政策的鼓勵、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技術和人才的積累,我國新藥研發行業步入了發展的黃金階段。以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新藥研發企業陸續進入收獲期;我國獲批的新藥數目也快速增加,2018 年中國共有 51 款新藥獲批上市,新藥獲批數量同比增長 155%。
新藥研發企業的研發具有高投入、長周期的特性,所以這些企業急需資本市場的支持。根據歐盟發布的《歐洲產業研發投入記分牌》的數據顯示,新藥研發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 23.8%,開發一款新藥平均費用為 3 億美元;同時,新藥從開始研制到最終上市需要經歷諸多的環節,整個研發周期為 10~15年。如此高的研發投入、如此長的研發時間,使得許多的新藥研發企業長期處于未有盈利狀態,所以這些新藥研發企業急需資本市場的支持。然而,此前 A 股市場并不接受未有盈利企業上市,使得這些企業只能在一級市場融資或選擇登陸港股、美股。
科創板成為未有盈利新藥研發企業上市的新選擇,并有望重構新藥研發企業估值體系。(1)2019 年1 月 30 日,科創板在上海交易所設立并試點注冊制的相關制度正式出爐,為未有盈利的新藥研發企業的上市之路提供了新的選擇。科創板共設立 5 套上市標準,其中第 5 套上市標準允許滿足一定要求的未有盈利新藥研發企業上市。(2)目前 A 股等主流市場平臺仍以傳統估值方式為主,新藥研發企業適用的估值方法并未廣泛使用于二級市場,使得一級市場中的新藥研發企業難以參考類似標的進行合理估值。科創板的成立,有望重構新藥研發企業估值體系,有助于一級市場新藥研發企業尋找估值對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