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環節電價:上網、輸配、銷售。在研究電力行業以及業內上市公司時,電價是一個反復出現的關鍵詞。不論是燒煤、燒氣、燒垃圾的火電廠,還是截流筑壩的水電站,亦或是控制鏈式反應的核電站,乃至靠天吃飯的風電廠、光伏電站,所有發電企業在將不同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后,都需要銷售給自己的客戶(通常是電網公司或直供電用戶),以獲得收入;而電網公司也要將接收到的電能,輸送至下游的各類電力用戶。簡而言之,收入=電量×電價,因此對于電價的研究不可或缺。
電改帶來三環節電價。電是工業產品的一種,但與其他所有產品的不同之處在于,電是無法儲存的(在儲能技術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前),即電是實時生產、實時消耗、動態平衡的,因此,電沒有庫存。作為一種沒有庫存的產品,理論上其價格會因為缺乏調節工具而出現極端劇烈的波動。因此,對于電價的管控就成為必須,電價也呈現出極強的政策管制屬性。
標桿上網電價,現行電價體系的定海神針。根據 5 號文等電改政策的要求,上網電價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價格由供需各方競爭形成,最終目標是要建立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實行發電競價上網。2005 年的《電價改革實施辦法》中提出:“在競價上網前,除政府招標確定上網電價和新能源的發電企業外,同一地區新建設的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實行同一價格,并事先向社會公布;原來已經定價的發電企業上網電價逐步統一。”其中“同一價格”就是標桿上網電價。而標桿上網電價在 2004 年即已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