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5號文等電改政策的要求,上網電價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價格由供需各方競爭形成,最終目標是要建立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實行發電競價上網。2005年的《電價改革實施辦法》中提出:“在競價上網前,除政府招標確定上網電價和新能源的發電企業外,同一地區新建設的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實行同一價格,并事先向社會公布;原來已經定價的發電企業上網電價逐步統一。”其中“同一價格”就是標桿上網電價。標桿上網電價在2004年即已面世。
在我們統計的20次調整窗口期中,第2次(2004/12-2005/05)、第9次(2008/06-2008/11)、第12次(2009/06-2010/05)、第15次(2011/06-2011/11),這四次達到煤電聯動上調標桿電價的執行標準但未獲得執行。市場通常的看法是,當期經濟運行狀況不佳、或CPI等指數變化較大,煤電聯動可能因此被取消或延期。對此,我們將10次達標調整的實際執行時間和4次達標未調整的理論執行時間,與CPI、PPI、PMI這三個主要的經濟運行狀況表征指標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煤電聯動的執行與否并不取決于當期經濟運行狀況。觀察4次被取消的情況,有一個共同特征是上一次達標后已經執行了調整;而連續兩次達標均上調的情況僅出現在2008年和2011年兩次煤價頂部運行期間,連續兩次達標下調的情況是在2015年煤價底部運行期間。因此,我們認為,煤電聯動執行與否與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并無強關聯性,主要取決因素除了煤價變化以外只有部分視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的非政策因素。
風電上網電價的標桿化始于2009年,7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09]1906號),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分為Ⅰ-Ⅳ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0.51、0.54、0.58、0.61元/千瓦時。此外,2014年6月5日,發改委發布了《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規定,2017年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85元/千瓦時,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75元/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