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是人體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分離提純血漿可以得到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三大類血液制品。人體血液主要成分包括血漿(~50%)、紅細胞(~42%)及白細胞和血小板(~8%)。血漿一般呈淡黃色半透明狀,是在人血液中加入抗凝劑后離心獲得的上清液體。血漿在人體內主要功能為運載血細胞及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激素、酶等至全身各部位,運送體內產生的廢物如尿酸、肌酐、銨鹽等至腎臟,通過吸收和釋放熱量來維持人體溫度。血漿中含有約 8%的血漿蛋白,其余 90%為水分和 2%的無機鹽、糖類電解質。血漿蛋白通過分離提純能夠得到白蛋白(60%)、免疫球蛋白(15%)、凝血因子(1%)和其他蛋白(24%)。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與乙肝疫苗聯用,可成功阻斷乙肝母嬰傳播。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暴露后的被動免疫及預防母嬰傳播,感染 HBV 的肝終末期疾病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后也需要接受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進行免疫預防,從而降低乙肝復發率并提高移植后的生存率。單用乙肝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阻斷率為 87.8%。對 HBsAg 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應在出生后 24 小時內盡早(最好在出生后 12 小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劑量應≥ 100 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 10 μg 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在 1 個月和 6 個月時分別接種第 2 和第 3 針乙肝疫苗,可顯著提高母嬰傳播的阻斷成功率。
狂犬免疫球蛋白為被動免疫,對應急治療效果優于狂犬疫苗。從免疫學角度,狂犬病的防治分為兩種,即主動免疫機制(注射狂犬疫苗防治)和被動免疫機制(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防治)。注射疫苗的方式應急治療作用有限,在接種后 7-10 天抗體滴度才能達到預防水平。而在注射狂犬人免疫球蛋白數十分鐘到幾個小時血中抗體滴度迅速上升到保護濃度,對意外咬傷等防治極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