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服務盈利需要時間,生物大數據市場潛力巨大
我們觀察到:①精準診斷服務提供商在美國初步形成,部分已獲醫保支付,但費用高企,市場培育仍然是重中之重。②基因檢測網上2C服務美國首發,主業虧損,提供大數據與藥廠合作研發新藥形成盈利模式;同樣2C基因檢測業務在國內一哄而上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盈利模式尚不清晰。③在生物大數據、精準醫療信息平臺、計算機輔助設計服務等其它應用方面,國外內都存在巨大市場需求。④國內精準治療臨床中心化趨勢明顯,依靠臨床試驗性價比和病人募集上的優勢,國內有望迅速趕上。
移動醫療:技術創新程度不同,全方位發展
硅谷是移動醫療的搖籃,但各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差別很大,既有擁有技術革新類產品的高度創新型公司,又擁有中等創新型公司提供家庭級和醫療級產品,其中家庭級產品技術簡單較易被仿制,醫療級產品專利保護意識強,此外低創新型公司也存在并逐漸消費品化。
醫療器械:美國重研發及專利保護,國內重銷售及仿制
美國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尊重研發及專利保護,中大型公司利用自身平臺吸收合并具研發創新技術的小公司或產品,美敦力就是這類模式下成長為巨無霸的主要代表。中國公司現階段還處于重銷售輕研發主要仿制的階段,未來隨著政策松綁臨床醫生將會擁有一部分知識產權,有望依靠大樣本患者數量以及中國特色疾病圖譜為制造業輸送真正創新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