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目錄擴容15%,支持重點:中成藥、兒童用藥、國家談判藥品、重大疾病用藥、創新藥。2017版收載2535個品種,西藥部分1297個,中成藥部分1238個(含民族藥88個),增幅度在15%左右。中藥飲片部分仍沿用2009年版目錄規定。重點支持的種類:中成藥(含民族藥)總數增加21%;兒童藥新增91個品種;2015年國家藥品談判成功的3個品種(替諾福韋、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均被納入;重大疾病治療藥物獲得重點考慮;2008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國批準的創新化藥和生物制品中,絕大部分都被納入了目錄或談判藥品范圍。雖然品種增幅不小,但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新版目錄對于中藥注射劑、注射用質子泵抑制劑、抗生素、營養類藥品,大比例地規定了限制條件。
后續變數:擬談判品種、省級增補。后續的變數之一是擬談判品種。此次調整確定了45個擬談判的藥品(具體品種尚未公布),均為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相對較貴的專利、獨家藥品,其中近一半為腫瘤靶向藥物,其他為其它重大疾病用藥。人社部后續將組織談判,將達成一致的品種納入醫保。后續變數之二是省級增補品種。各省(區、市)可對當地執行的醫保目錄乙類進行15%的調整,并于7月31日前發布當地的醫保目錄,對未能擠進國家目錄的品種是個機會。
支付標準,箭在弦上,明確導向:按通用名報銷。此次通知明確要求:各地須加快推進按通用名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工作。我們認為,醫保支付標準是行業的大事,重要性甚至超過此次醫保目錄調整,蓋應醫保支付標準是制度性的變化,而新版醫保目錄的推出只是對舊版目錄品種的“調整”。此次通知再次強調醫保支付標準,顯然將引導各地支付標準制定工作提速,進而對行業的基本規則形成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