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自動駕駛:百年汽車的iPhone時刻(46頁)

汽車產業升級換代,自動駕駛獨領風騷。直觀理解,自動駕駛就是“機器替代駕駛員開車”,國內亦稱之為智能網聯汽車。與電動化、共享化相并列,自動駕駛(智能化+網聯化)早已被產業界普遍認可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四化”趨勢之一。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自動駕駛早已是汽車產業升級的絕對主角。代表目前全球最強自動駕駛實力的 Waymo(谷歌)盡管尚未產生正式的收入,已經被 Morgan Stanley 率先定價到了1750 億美元,遠超傳統車企代表通用、福特、電動化勢力代表特斯拉以及共享出行代表 Uber的估值。Morgan Stanley 對于自動駕駛的熱捧絕非孤例,根據德國《經理人》雜志報道,大眾集團 CEO Herbert Diess 曾計劃以 1370 億美元的報價參股 Waymo 10%股份(提議最終未得到董事會支持而告終),產業資本對于自動駕駛的認可度和追捧可見一般。我們認為,自動駕駛獨領風騷的背后原因在于——自動駕駛將是未來汽車產業游戲規則的定義者。

自動駕駛時代,汽車被重新定義。自動駕駛時代,汽車不再只是汽車,而是用戶的第三空間。高等級自動駕駛意味著手、腳、眼和注意力將逐步被解放,從“機器輔助人開車”(L2)到“機器開車人輔助”(L3)”、“機器開車”(L4/L5)意味著車主的生產力、時間的釋放,汽車將不再是代步工具,用戶在車內即可實現娛樂和辦公,汽車有望進化成為家庭、辦公場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從本質上來說,自動駕駛汽車不再是 “行走的精密儀器”,也不只是一臺“行走的計算機”,而是“行走的第三空間”,汽車的產品形態將被重新定義,商業價值也將更多維度地展開(自動駕駛創造了新的消費經濟和生產力市場——乘客經濟,乘客在路上或消費,或工作,或娛樂,每一輛車都可以變成移動的商業地產)。

自動駕駛時代,車廠角色將重新定義。未來汽車可能分為兩類,一類是有人駕駛的汽車,一類是移動服務汽車。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將逐步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為用戶提供 Car as aService 或者說是 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一站式出行服務。從用戶角度來看,相對于私有車的模式,轉向移動出行服務,可以充分利用路上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從車廠的角度來看,商業模式將從產權交易到使用權交易,即不再是一錘子買賣的整車銷售,而是類似“手機流量套餐”一樣,對用戶的出行服務進行按需收費。從廣義來看,未來出行服務需要具備三大要素:移動平臺(車)、自動駕駛技術、用戶服務入口。其中,自動駕駛將是關鍵技術,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出行服務平臺的最大的運營成本項(司機的工資),直接決定了車企轉型移動出行服務商的盈利潛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