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系統發展歷程及電子化趨勢。制動系統原理:當駕駛者踩下剎車踏板時與其連接的推桿將力傳遞到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是一個通過大氣壓和真空的壓力差將力矩放大然后傳送給液壓制動總泵從而進行制動的裝置。對于傳統車來說,真空源是由發動機的負壓產生的;而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進氣歧管內負壓很低,自動變速箱低溫啟動時真空度不夠,并且電動車或者純電行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由于沒有發動機或者發動機不工作,無法獲得穩定的真空源,同時新能源車本身還需要盡量通過動力電機進行制動能量回收,為此的解決方案,一是使用電子真空泵,但需要持續運轉,相對能耗較高,并且一旦電子真空泵發生故障,整個剎車系統將失去真空度;另一種方案則是電子線控剎車系統。
傳統液壓真空制動。傳統的真空助力器+液壓制動系統,通過發動機或伺服器裝置提供并維持真空環境,真空助力器對駕駛員踏板施加的力進行放大,并向制動總泵施加推力,制動總泵的推力利用帕斯卡定律向各輪胎的制動分泵傳導,由活塞推動制動片夾緊制動盤,從而實現制動力。
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純電控制的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完全不含機械結構,由電機產生制動力,控制制動器制動。在后續發展中完全通過信號線接受計算機提供的制動信號來提供制動力,因此也成為線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