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民用船舶行業深度報告(101頁)

海洋經濟概況。2003 年 5 月國務院發布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將海洋經濟定義為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海洋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不同國家由于其地理位置、海岸線長度、領海面積的不同,其海洋產業占全國經濟總量差距較大,(中國 2017年海洋產業的總產量占其 GDP 的 9.4%,歐盟 2016 年占比 1.3%,日本 2015 年占比達 50%,美國 2012 年占比 51%,韓國 2005 年占比 5.5%,),但海洋產業的組成部分大體可以分為海洋漁業、海洋資源(海鹽、海上油氣等)、造船、船舶運營、其他海洋活動(科學研究、旅游娛樂等)。

船舶類型。船舶是水上運輸和工程作業的主要工具,其種類繁多、數目龐大。按用途可分為民用船和軍用船;按航行區域可分為遠洋船、近洋船、沿海船和內河船等;按動力裝置可分為蒸汽機船、內燃機船、汽輪船和核動力船等;按推進方式可分為明輪船、螺旋槳船、平旋推進器船和風帆助航船等。因分類方式的不同,同一條船舶可有不同的稱呼。國際上最常見的是按船舶所運輸的主要貨物類型將其分為散貨船、油船、普通貨船(主要為集裝箱船)、特種船和非貨運船五大類。

世界航運發展史。自 14 世紀西方地理大發現打開世界海上貿易以來,航運貿易在國際經濟格局的塑造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帶來了早期西方帝國的崛起。亞當斯密指出社會行業分工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全球化、低成本的海上運輸則成為解鎖國際分工的鑰匙。14 世紀,葡萄牙將大量的香料運輸到歐洲交易,白銀的大量流入造就了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荷蘭利用天然地理優勢推動了商貿的發展,間接推動了荷蘭的獨立和荷蘭商業帝國的崛起,鹿特丹港至今在世界航運樞紐中占據重要地位;大英帝國利用全球海洋霸權,獲得了豐富的海外利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