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百年造船史,供需博弈與大國興衰造就船舶牛市。造船業是一個跨越數個世紀的古老行業,它既有過日進斗金、供不應求的輝煌,也有過資金斷裂、產能過剩的窘境。在當前需求端穩步回暖背景下,造船業在“寒冬過后便是春天”的信念中砥礪前行。縱觀近半個世紀的現代造船史,共經歷了五次以供需為核的典型的造船周期。
石油危機促使經濟放緩,油運需求端低迷致船舶行業萎縮。受石油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受到了巨大沖擊。大部分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第一次石油危機就導致美國和日本的工業產值大幅下降。經濟衰退使原本持續增加的貿易量開始停滯不前(圖 4),石油貿易量的下滑對油船的需求水平急劇下降。在 80 年代初,世界經濟逐步消化掉前兩次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全球貿易市場短暫復蘇。然而第三次危機使貿易量短時間內銳減,海運需求再次下降。
環視全球,造船業轉移速度加快并伴隨技術變革。產業轉移是世界船舶工業的發展規律。二十世紀以來,世界造船中心先后由歐美轉移至日本,由日本轉移至韓國,未來或將由韓國向中國轉移。目前來看,歐洲僅在一些高附加值船舶市場及關鍵配套系統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日本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其工時效率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韓國以政府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以低價高效搶占大量市場份額;中國充分受益經濟發展紅利逐步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