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市行業規模穿越周期、牛股輩出。美國超市行業起源于 1930 年,歷經近 90 年的發展,誕生了一批穿越周期、持續成長的明星企業。以前三大企業為例,2017 財年,沃爾瑪營收 5003 億美元、市值 2830 億美元,好市多營收 1290 億美元、市值 1071 億美元,克羅格營收 1227 億美元、市值 250 億美元。1998 年,日用雜貨銷售領域中超市及倉儲會員超市行業銷售規模超越百貨,2000 年再度超越折扣店成為日雜零售銷售額中占比最高的業態,預計2017年美國倉儲會員店及超市行業整體規模為1.36萬億美元。
回顧美國超市行業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1930s-1950s,超市業態正式誕生: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驅動居住形態、消費習慣變化,從而驅動業態變遷和連鎖超市業態誕生;2)1950s-1990s,超市行業高速擴張、業態細分: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使得超市行業進入快速擴張的繁榮時期,超市渠道日雜銷售額占比從 1939 年的 10%快速提升到 1967 年66.7%。與此同時,超市業態也開始進一步細分,出現了以沃爾瑪、克羅格為代表的折扣超市,以好市多為代表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以及以全食為代表的高端有機食品超市等不同業態;3)1990s 以后:經濟增長放緩,超市行業進入并購整合階段,市場集中度再度提升。
廉價連鎖銷售模式快速擴張,行業集中度初步提升。20 世紀初期美國人均 GDP 在 800 美元以下,A&P 為美國現代零售業的開拓者,發展初期以經營型小店鋪為主要經營業態,推行了連鎖經營模式后獲得了個體商戶無法企及的規模效應,但店鋪之間尚未實現統一管理。A&P 價格優勢顯著(毛利率僅為 12%左右),開始快速擴張,同時興起的連鎖零售商還有Kroger、American Stores 和 Safeway,前 5 家雜貨鋪銷售額占零售市場的份額由 1919 年的 4.2%提升至 1930 年 28%。
大蕭條時期超市業態誕生,隨著經濟走出低谷,超市業態迅速發展。1929-1933 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人均 GDP 與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消費能力減弱,超市業態憑借規模效應降低了商品的銷售價格,符合當時人們的消費需求,同時冰箱的普及使得消費者的單次購買量得以大幅增加。美國第一家超市誕生于 1930 年并逐年增加,1932 年發展到 300 家,1939年達到 4982 家,比 1932 年增長 15.6 倍,年增長率近 50%。
業態細分:折扣超市、會員制倉儲超市、高端有機食品超市等層出不窮。早期美國的超市以低價和折扣超市為主,克羅格、Dollar General、沃爾瑪都獲得了快速的發展。1980 年前后,隨著美國經濟發展,出現了以全食為代表的高端有機食品超市,以好市多為代表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并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