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醫藥行業發展更加規范化與產業化。按照傳統概念劃分,中醫藥可細分為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大類。中藥材作為生產原料,是中藥產業發展的基礎,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生產是中藥產業的核心。
2020 關鍵戰略年,預期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突破 3 萬億規模。在國內,行業發展政策開始密集出臺,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推進國內醫藥中西醫并舉。自 2009 年至 2018 年 3 月,國家共頒布 36 項中醫藥政策,并在 9 次國家級會議上提出支持發展中醫藥的政策建議。自 2012 年以來,在“十二五”、“十三五”等戰略規劃中多次指明 2020 年為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戰略時間點。在 2016 年頒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指明方向,根據規劃,2030 年中醫藥產業規模高達 8 萬億。
新版醫保的中藥占比上升至 49%,中醫診療機構營收增速穩定在 10%。“《中醫藥法》第七章、第四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將符合條件的中成藥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在 05 版、09 版、17 版的醫保目錄中中藥數量由 870 種(占比 45.86%)增加到 1237 種(占比 48.93%),中藥甲類醫保數量由 135 種增加到 192 種,乙類(不含民族藥)數量由 688 種增加到 985 種。
醫藥改革加速行業洗牌,中藥飲片迎來大利好。受益于國家對中醫藥產業的重視,中藥飲片在醫療改革大潮中迎來利好。中藥飲片可不納入藥品集中采購目錄,同時,在醫改中繼續落實不取消中藥飲片加成和控制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等政策。
配方顆粒引領飲片標準化發展,限制政策逐漸放開。為確保中藥飲片的質量規范,適應行業發展要求,飲片加工的新技術、新方法等相繼出現,如超微粉中藥、納米中藥、定量壓制飲片及中藥配方顆粒等新型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統一,便于規模化生產;單味藥定量包裝,劑量相對準確;臨床可隨證組方,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