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市場前景廣闊,ADAS 滲透率不斷提升。隨著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自動駕駛正漸行漸近。依據汽車智能化程度和人類在駕駛過程中參與度的不同,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SAE)將自動駕駛分為6 級(L0-L5)、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將自動駕駛分為5 級(L0-L4)。在SAE 分級標準下,L0-L2 屬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s),L3-L5 則可稱為自動駕駛系統,且L5 為無人駕駛,可以實現汽車的完全自動化、能夠自主響應各種緊急情況。
傳感器位處感知層核心,不同類型優勢互補、融合趨勢明顯。汽車傳感器是感知層的核心部件,遍布車輛全身。一輛汽車所搭載的傳感器數量的多寡,直接決定了其智能化水平的高低。目前,普通家用轎車中約配有數十個傳感器,高檔轎車中則多達100 多個。
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技術創新活躍,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汽車傳感器中,MEMS 傳感器和超聲波雷達的技術和應用已經相對成熟,而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正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蓬勃發展,迎來活躍的技術創新。我們預計,2016-2025 年,MEMS 傳感器和超聲波雷達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分別為5%/10%,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分別為26%/22%/48%;汽車傳感器整體市場2025 年時將達615 億美元(18% CAGR),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攝像頭。汽車攝像頭按視野覆蓋位臵可分為前視、環視(側視+后視)及內視攝像頭,其中前視攝像頭最為關鍵,可以實現LDW、FCW、PCW 等功能。前視攝像頭又有單目攝像頭、雙目攝像頭,乃至多目攝像頭等不同的解決方案。雖然雙目或多目攝像頭具有更高的測距精度和更廣的視角,但由于其成本較高以及對精度和計算芯片的高要求,使得其仍未能大規模量產。目前,以Mobileye 領銜的單目攝像頭解決方案是市場的主流。
毫米波雷達。按輻射電磁波的方式不同,毫米波雷達可分為脈沖類型和連續波類型,目前連續波類型中的調頻連續波(FMCW,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是主流方案。雖然早在20 世紀70 年代,德國就嘗試研發車載毫米波雷達,但由于造價高昂、體積龐大,無法大規模推廣;90 年代后期,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的出現使得毫米波雷達低成本、小型化成為可能;近年來,受益于自動駕駛的提振,毫米波雷達廣受關注,全球范圍內掀起研發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