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廢來源行業建設總規模收縮。根據中國社科院《2017 工業化藍皮書: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我國進入工業化后期的后半段,工業化綜合指數為84;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去產能推進,危廢產量增加的產業基礎在減弱。我們以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建設總規模作為行業規模衡量指標,2014-2016 年為時間維度,可以看出危廢產量前11 的行業中,9 個行業(危廢產量占比81%)行業總規模呈收縮趨勢,2 個行業(危廢產量占比9%)規模呈擴大趨勢。
官方統計量的意義在于:反映環保力量所觸及之處的顯性需求。當前我國危廢產量實行企業申報制度,隨著《“十三五”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的出臺,各地已建立起省、市、縣三級重點監控企業名單的背景下,官方統計數據的意義在于反映出環保力量所觸及之處所引起的危廢治理需求,即危廢的顯性需求。
從“企業申報”向“排污許可”的轉變,將成為危廢隱性需求全面暴露的長效機制。根據環境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5463 號建議的答復,未來將改革申報登記制度,明確要求將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一律納入排污許可實施一證式管理,且在國家層面,已開展融合排污許可證與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相關研究。
排污許可將形成常態化政策性制度,進一步從源頭上避免隱性問題的發生。由被動管理轉為主動管理,企業危廢產量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自主申報制下存在的瞞報、漏報將無處藏身,有助于實現危廢全過程管理。
環保隱性需求釋放的過程是企業落實排污成本內部化過程。環境污染具有典型的負外部性,對于工業企業,環保治理屬于成本項,該行為不具備自發性。在企業不作為的情況下,該部分成本由公眾或自然界承擔,在環保執法壓力作用下,問題隨之暴露,我們稱之為隱性需求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