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于2014 年9 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拉開了高考改革大幕。《實施意見》提出了我國新高考改革的總體方案,各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細則。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 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
二三本合并成為新高考的一大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5 月31 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 所。普通高等學校2631 所(含獨立學院265 所、一本院校348 所),成人高等學校283 所。2017 年高考錄取人數中,本科的錄取人數約為352.28 萬,專科的錄取人數約為344 萬,其中,一本的錄取人數占本科的錄取人數的37.09%。2017 年,已有北京、天津、重慶等20 省市自治區將二本和三本合并,而湖南、甘肅、黑龍江、寧夏、陜西、青海、吉林仍存在三本,山東、上海、海南目前僅分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錄取;浙江采用分段錄取的方式。
高校可以按照專業特點,對報考該專業學生的選考科目做出要求,因此學生的選考科目與專業選擇相關,同時高校的自主招生占比大幅提升,各個高校的招生政策因地制宜。自主招生打破“唯分數論”,對應試教育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根據教育部數據,2018 年,新增17 個省份加入高考改革試點。2015~2017 年,自主招生報考人數分別達到16.2 萬人、48.5 萬人和62.2萬人,2018 年4 月16 日,全國報名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約84 萬人,同比增幅35%,自主招生人數規模增長迅速。同時,自主招生在名校錄取中的滲透率也在逐步提升,根據自主招生網披露的數據,以浙江省為例:裸分考清北的人數占比不足6%,大部分都是通過自主招生和其他加分,未來自主招生報名人數和招生占比將持續增加。高校招生對考生所選科目也提出不同的要求。高校可以按照專業劃定選考科目范圍,最多不超過3 門。高考未來將探索“專業+學校”的志愿填報方式,引導從學生興趣和特長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學校。
等級賦分制度將選考科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成績標準化,便于進行科學排名。通常來說,考試難度不同使得單純的分數比較失去價值,新高考引入“等級賦分”將分數轉化為同質性的標準分數便于進行科學排名。根據浙江省教育廳的公告,學生考試時會得到一個卷面分數,據此將學生成績進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并按照百分制去排位次,例如,前5%就代表只被5%的考生超過。然后會將其劃分為A、B、C、D、E 五個等級,再把等級根據賦分規則轉化為具體的分數,這個分數就是通過排名被標準化的分數。例如,某同學物理試卷分數為90 分,全省物理排名為10%,根據賦分規則,10%的排名賦分為91 分,此分數就是計入高考的成績。目前浙江和上海在試點中已經出臺明確的方案。
2014 年國務院出臺的《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新高考的總體實施規劃:2014 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 年全面推進,到2020 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2014 年9 月,上海和浙江成為第一批試點省市,率先開啟高考綜合改革,從2014 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上海和浙江人民政府分別于當月印發《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浙江省教育廳和上海教育委員會于2015 年頒布了有關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并分別于2017 年和2018 年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意見。2017 年,第二批試點省市高考改革正式啟動,共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四個省市。2018年,廣東、江蘇、重慶等17 個省市同時開啟高考綜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