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K12教輔行業-內容及科技助力增長(35頁)

新高考時代,K12 課外輔導市場規模空前。K12 是指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這個概念最初主要被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采用,在國內多指小學到高中階段的教育,包括學科、語言、STEAM 素質教育等輔導。本報告重點關注小學一年級到高三階段課內課程的課外輔導,以下簡稱K12 課外輔導行業。

行業集中摸排整頓,超半數存在問題,一成已整改。2018 年初,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明確將針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學科類培訓及競賽活動的培訓機構,進行嚴格規范整頓,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治理任務和整改工作主要圍繞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有照無證、超綱教學、舉辦競賽、不遵守教學計劃等方面展開。專項整治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開展,目前第一階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

內容是核心,師資保障內容。K12 課外輔導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更多更好的掌握知識,以取得高分。在選擇課外輔導機構的時候家長和學生的核心關注點就是教學質量和效果,結果導向。而教育成果直接體現在學生的提分效果上,課內大小考試頻率較高,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和家長就能很快地判斷出輔導的效果。而通過輔導使學生取得滿意的提分效果,核心在于優質內容,只有優質內容作為支撐,K12 課外輔導的市場才能鞏固。K12 課外輔導的內容的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教研產品,二是內容的輸出方式。教研產品考驗的是機構的研發能力、教研本地化的能力、師資團隊等,而內容的輸出方式不僅考驗的是機構的師資團隊,還考驗機構的管理運營能力。

師資團隊是內容質量的直接體現,名師化/去名師化適用不同階段。K12 課外輔導的關鍵在于內容,而內容質量的直接由教學產品和師資團隊體現。對于師資,目前培訓機構主要有兩種打法,一是名師化,二是去名師化,大陸地區的培訓機構有去名師化的趨勢,但線上機構通常又通過網紅名師來吸引客流。

科技賦能K12 教育,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助推教育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進行,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3D 打印等現代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同時這些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也推動教學方式的創新,深入影響傳統教育領域。在K12 教育領域的應用更是能夠賦能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率,并打破地域限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