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國際學校報告-教育業細分領域(43頁)

目前國內存在的主流國際學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立國際班和民辦國際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開辦最初是為了方便外國外交人員子女接受教育,此后招生對象逐步擴展至在華外籍人員子女。此類學校多為外國人員或機構設立,僅招收外籍人員子女。公立國際班通常存在于成熟的公立高中,班級規模也較小,不少學校同時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國內課程和國外的主流課程,一般留學或者高考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升學渠道。民辦國際學校一般由國內個人或機構設立,招生不限國籍,學校采用中西合璧的雙語教學體系或者國外優秀的課程體系,意在解決國內有留學意向的學生的出國前期準備需求。

國際學校正處黃金發展期,民辦國際學校發展更快。根據新學說數據,國際學校的數量從2010年的384所增長至2017年的734所,年均增長50所。因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受法律制約不得招收境內中國公民的子女,公立國際班被政策限制難以繼續擴張,所以近年來國際學校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民辦雙語學校。2017年,民辦國際學校數量為367所,在三類學校中的占比約50%。考慮到民辦國際學校單體在讀人數較多,民辦國際學校的學生占全部國際學校學生的比例相較學校占比而言其實更大。根據新學說數據計算,2017年民辦國際學校在校生數占國際學校在校生總數約73%。

經過先前的發展,國內國際學校覆蓋地域已經由最初的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擴展,同時也在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挺進。截至2017年,上海、北京、廣東的國際學校數量均超過100所,位居全國前三位;蘇浙魯地區的國際學校數量緊隨其后,學校數超過50所;川渝、津遼地區的國際學校數量也較多。在江浙兩省,國際學校已經開始向地級市甚至縣級行政區擴展,無錫、溫州、昆山等地近期都有新建的民辦國際學校出現。

分享到: